娱乐圈的亲密关系从不缺定义,巫刚与陈瑾却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。2025 年 9 月,有网友在青岛海边偶遇两人,61 岁的他们穿着休闲装与友人散步,状态松弛自然。这份跨越 20 年、不被婚姻束缚的相伴,曾被外界质疑 “不切实际”,甚至有人调侃巫刚 “活成笑话”,但他们用相互的理解,诠释了亲密关系的另一种可能。
青岛偶遇:二十年相伴的日常切片
九月的青岛,海风带着初秋的微凉,拂过栈桥附近的海岸线。网友镜头里,巫刚与陈瑾的身影融入午后的阳光里 —— 巫刚穿着浅灰色连帽卫衣,搭配卡其色休闲裤,头发虽有零星白发,却梳得整齐,走路时脊背挺直,偶尔侧头听陈瑾说话,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。
陈瑾则穿了一件米白色针织开衫,内搭黑色打底衫,下身是深色直筒裤,脚上一双白色帆布鞋,简约的穿搭透着利落。她手里拿着一杯热饮,时不时递到嘴边抿一口,与同行的友人聊起最近看的话剧,语速平缓,眼神里满是专注。
两人并肩走在木质栈道上,与友人保持着半步距离,没有刻意的亲密动作,却有着无需言说的默契 —— 遇到台阶时,巫刚会自然地伸手扶一下陈瑾的胳膊;陈瑾看到海边觅食的海鸥,会停下脚步指给巫刚看,巫刚则拿出手机,帮她拍下海鸥展翅的画面。
网友没有上前打扰,只是远远记录下这一幕。照片传到网上后,有人惊讶于两人 “二十年如一日” 的相伴状态,也有人不解 “为何不结婚”。但对巫刚与陈瑾而言,这样的日常早已是生活常态 —— 没有婚礼的仪式,没有法律的束缚,却有着相互陪伴的踏实。
不婚约定:源于兄妹的深刻联结
陈瑾的 “不婚主义”,并非一时兴起,而是源于与哥哥的约定。她出生在军人大院,父母因工作繁忙,陪伴她成长的大多是比她年长几岁的哥哥。小时候,兄妹俩总凑在一起:春天在大院里抓蛐蛐,夏天搬着小板凳看露天电影,秋天一起捡落叶夹在课本里,冬天围着炉子听哥哥讲学校的趣事。
哥哥不仅是玩伴,更是她的 “掩护伞”。有一次,陈瑾被大院里的男孩欺负,哭着跑回家,哥哥二话不说就去找对方理论,回来时虽然衣服上沾了灰尘,却笑着递给她一颗糖:“以后没人敢欺负你了。” 这份依赖,让两人的感情远超普通兄妹。
中学时,陈瑾迷上了喜剧,立志要成为演员。考艺校时,她准备的小品素材,正是小时候与哥哥 “抓蛐蛐被妈妈发现” 的趣事 —— 她模仿哥哥慌乱藏蛐蛐罐的样子,逗得考官哈哈大笑,也顺利拿到了录取通知书。进入话剧团后,她每次排练结束,第一个分享的人还是哥哥。
随着年龄增长,看着身边人陆续结婚生子,陈瑾却对婚姻没有太多向往。一次深夜长谈,她跟哥哥说 “不想结婚,想一辈子这样自在生活”,没想到哥哥竟点头认同:“我也这么想,不如我们约定,一辈子不婚不育,互相陪伴。” 这份约定,成了陈瑾往后人生的重要准则,即便后来遇到巫刚,也未曾改变。
极致自律:为演艺梦想的身材坚守
陈瑾的演艺之路,并非一帆风顺。刚从话剧团转向影视圈时,她曾因外形遭遇挫败 —— 一次试镜,导演当着众人的面说:“你长得不够漂亮,显老,身材也不够纤细,不符合女主角的感觉。” 这番话像一盆冷水,浇透了她的信心。
但陈瑾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。她暗下决心,要通过自律改变外形,让导演 “刮目相看”。从那时起,她开始了近乎苛刻的饮食控制:二十年不吃米饭,每天只喝一杯黑咖啡、吃一个桃子,偶尔加一片全麦面包增补能量。剧组聚餐时,别人吃着热菜热饭,她只拿着一杯温水,坐在角落看剧本。
除了饮食,运动也是她的日常。每天清晨,她会雷打不动地做一个小时瑜伽,从基础的拉伸到高难度的倒立,动作尺度得如同专业教练;下午如果没有工作,她会去游泳馆游两千米,泳池里的水波,成了她释放压力的出口。
这份自律,很快有了回报。瘦下来的陈瑾,五官变得更加立体,上镜时多了几分清冷气质,陆续接到《冬至》《唐山大地震》等作品。她的演技本就扎实,加上贴合角色的外形,让她接连斩获金鸡奖、华表奖、飞天奖,成为业内公认的 “大满贯影后”。
即便到了 61 岁,她的自律也未松懈。朋友去她家做客,总能看到客厅的瑜伽垫和阳台的跑步机;冰箱里除了新鲜的水果和黑咖啡,几乎没有其他零食。有人问她 “这么多年不觉得苦吗”,她只是笑着说:“为了喜欢的事,这点坚持不算什么。”
巫刚的过往:坎坷中寻路的演艺初心
与陈瑾优越的成长环境不同,巫刚的人生充满坎坷。他出生在艺术家庭,父亲是话剧演员,母亲是音乐教师,小时候的他,每周最期待的就是跟着父母去剧院看演出。可一场意外变故,让家庭陷入困境,父母不得不带着他从城里搬到农村,原本的艺术生活,酿成了每天的农活。
初中结业后,巫刚没有继续读书,而是早早进入社会谋生。他做过木工,每天拿着刨子刨木头,手上磨出厚厚的茧子;也做过船工,在江面上的货船上搬货物,风吹日晒让他皮肤黝黑;还做过电工,一次接线时不小心触电,电流穿过身体的剧痛,让他差点失去生命。
那次触电经历,让巫刚意识到 “不能一辈子这样下去”。他想起小时候对演艺的热爱,决定重新追寻梦想。他一边打工攒钱,一边自学文化课和演出知识,每天收工后,就在昏暗的灯光下背台词、练形体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最终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,结业后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,正式开启演艺生涯。
巫刚的外形周正,浓眉大眼,自带一股正派气质,很快被导演选中出演军人、警察等角色。《DA 师》里的赵梓明、《戈壁母亲》里的钟匡民,一个个鲜活的角色,让他逐渐被观众熟知。
在此之前,巫刚曾有过一段婚姻,妻子是军艺的校友赵英。两人因戏相识,婚后也曾有过甜蜜时光,但随着工作越来越忙,他们聚少离多,感情慢慢变淡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段持续十多年的婚姻里,两人始终没有孩子,这也成为外界推测他们离婚的原因之一。
相伴之路:超越婚姻的理解与同行
巫刚与陈瑾的相识,源于电视剧《生死十七天》。2004 年,两人在剧组相遇,陈瑾饰演冷静睿智的心理医生,巫刚饰演正直的警察。拍戏间隙,他们经常一起讨论剧本,陈瑾会分享对角色心理的理解,巫刚则会聊演出时的肢体细节,相似的艺术追求,让两人很快成为朋友。
熟悉之后,陈瑾坦诚地告诉巫刚自己的 “不婚约定”,以及对婚姻的看法。让她意外的是,巫刚没有惊讶,反而表现理解:“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,婚姻不是唯一的归宿。” 这份理解,源于巫刚过往的婚姻经历 —— 他明白,亲密关系的核心是陪伴,而非形式。
从那以后,两人开始以 “特殊朋友” 的身份相处。他们没有住在一起,却会每天通电话;没有公开承认关系,却会一起看话剧、逛书店;遇到工作难题,会第一时间向对方倾诉。外界的质疑从未停止,有人说巫刚 “为了陈瑾放弃婚姻,活成笑话”,也有人说陈瑾 “太自私”,但他们从未回应,只是坚持自己的选择。
陈瑾曾在采访中坦言,自己也有过担忧:“年纪大了,担心生病没人照顾,担心晚年孤单。” 但每次看到巫刚为她准备的常用药,看到他记得她喜欢的话剧门票,这份担忧就会减轻。而巫刚也从未后悔,他说:“能遇到一个理解自己、愿意一起走下去的人,比什么都重要。”
如今,61 岁的他们,依旧保持着规律的生活:巫刚偶尔接拍适合的剧本,陈瑾则会去话剧团指导年轻演员,闲暇时就一起去海边散步、去公园遛弯。阳光洒在他们身上,没有轰轰烈烈的浪漫,却有着细水长流的温暖。那些关于 “笑话” 的质疑,在他们的陪伴面前,早已变得无关紧要。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