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众眼中,董卿总是一袭华服,站在春晚舞台中央,笑容优雅、出口成章,浑身散发着知性的魅力,是当之无愧的“央视一姐”。可又有谁知道,在这风光无限的背后,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?
董卿出生在一个充满书香氛围的家庭,父母皆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。父亲对她要求极为严苛,从童年起,董卿的生活就被各种家务和学习任务填满。别的孩子在玩耍,她却要早起跑步,夜晚还在抄成语、读名著。上中学时,她甚至被要求去勤工俭学,做过清洁工、促销员等各种零工。这样的童年,让董卿一度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。那时的她,或许也会委屈,也会埋怨命运为何如此不公。
1994年,董卿踏入主持行业,从浙江电视台的小主持人,到上海东方电视台,再到央视西部频道,一路摸爬滚打。在西部频道的日子并不好过,节目冷门,播出时间也不理想,她付出了很多努力,却鲜有人关注。为了提升自己,她一边工作,一边在上海戏剧学院、华东师范大学深造。无数个夜晚,别人在休息娱乐,她却在台灯下埋头苦读。
2005年,董卿首次登上春晚舞台,从此开启了连续13年主持春晚的辉煌历程。然而,成功的背后是数不清的压力和挑战。春晚直播不能出一丝差错,为了准备节目,她常常熬夜,反复斟酌每一个台词、每一个动作。2009年春晚,她把马东的名字说错,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口误,但她却陷入了深深的自责,甚至觉得自己毁了整台晚会。这种对自己的高要求,让她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承受着巨大的精神负担。
2014年,事业如日中天的董卿选择赴美深造。远离熟悉的舞台和生活,在异国他乡,她面临着文化差异、生活习惯的改变等诸多难题。学业与生活的压力,让她时常在深夜里独自落泪。但她没有放弃,咬牙坚持,在学习中不断沉淀自己。
回国后,董卿不仅主持节目,还担任了《朗读者》的制片人。筹备节目时,她四处奔波拉赞助、邀请嘉宾、参与每一个细节的策划。遇到困难时,她也曾绝望痛哭,但第二天依旧微笑着继续努力。
董卿的成名之路,满是汗水与泪水。可正是这些心酸经历,铸就了如今光芒万丈的她。她用坚持和努力告诉我们,成功没有捷径,唯有在风雨中砥砺前行,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彩虹 。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