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
0

0

收藏

分享

新晋影后辛芷蕾亮相巴黎时装周,一天两套高定被王诗龄“抢风头”

不凡晚风FI · 昨天 19:48
14岁就能让Burberry为她改校服,42万学费只是零花,李湘把“富养”写成了明账,我却先替成年人心里咯噔一下:我们拼命踮脚够到的起点,不过是人家出生的地板。
1.png

伦敦秀场那张合影一出来,辛芷蕾主动蹲下去跟王诗龄说话,镜头扫过,像两个时代在互相打量——一个靠奖杯熬成代言,一个靠投胎直接解锁品牌挚友。
2.png

别急着酸,先看清玩法。
辛芷蕾拿下Armani那天,品牌公关稿里写“东方沉淀”,翻译过来就是:30+女演员终于等到一张高端饭票。
她得先演十年话剧、摘一个影后,才换得到人家14岁穿着定制套装喝下午茶的位置。
3.png

另一边,王诗龄的简历不用写年龄,照片就是通行证。
巴黎、伦敦两场秀,她妈李湘随手晒的机票钱顶普通人一年工资。
BenendenSchool的入学通知更像一张VIP卡,学校官网立马挂出“欢迎来自中国的Angela”,流量reciprocity 玩得明明白白。
4.png

你说不公平?
行业早换了裁判。
《2023时尚白皮书》写得冷酷:Z世代对“成长型偶像”关注度暴涨37%,意思就是观众更爱看“实时升级”的活人剧本,而不是一夜封神的传说。
5.png

品牌跟着掉头:谁有故事谁坐C位。
于是,辛芷蕾必须继续演“大女主进阶”,王诗龄天然自带“养成直播”。
一个供给演技,一个供给时间,各自精准投喂不同层级的焦虑。
6.png

最扎心的是,两条路都合法,都高效,都赚钱。
Vogue活动后台,辛芷蕾问王诗龄00后爱用什么心情包,小姑娘回她“姐姐你戏真好”。
一句商业互夸,把年龄差包装成“跨代对话”,热搜词条立刻安排。
7.png

观众以为看到温情,其实是数据团队喜提KPI:影后+星二代,双标签叠buff,点击率稳了。
所以别再问“努力还有没有用”。
努力当然有用——它决定你是坐在台下鼓掌,还是站在台上被鼓掌;但它决定不了舞台是谁搭的、门票卖给谁。
8.png

王诗龄的衣柜和辛芷蕾的奖杯同时存在,才是这个行业最真实的底色:有人出生就在罗马,有人徒步千里做导游,可罗马的门票通通标价清晰,只是货币不同。
最后一句话,送给所有还在加班的人:
你可以继续恨投胎学,也可以立刻开始攒自己的“故事币”,因为新规则下,品牌只认流量,而流量认的是“可被消费的标签”——要么拼命长本事,要么拼命长经历,原地吐槽,最亏。
9.png

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