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
0

0

收藏

分享

时代变了!普京亲自视察,向中国开放"压箱底技术",可惜为时已晚

浩骞 · 昨天 22:39
近日,普京参观了联合发动机公司的工厂,与此同时,俄罗斯副总理宣布,将向中国开放“压箱底技术”,但对俄罗斯来说,现在才下定决心,已经晚了。
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丹尼斯・曼图罗夫近期公开亮相“已备好复合材料机翼和重型发动机”,而普京本人强调也“PD-26研发全力推进”。
但面对俄罗斯这份“厚礼”,中国却没有了往日的迫切。不是技术不吸引人了,而是时代已经变了!
时至今日,俄罗斯终于肯放下戒备,想对中国交出“压箱底技术”的时候,中国航空工业早就已经走出了依赖他人的阶段了,所以俄罗斯这时候才放开技术是不是有点太晚了呢?
1.jpeg

抛开别的不说,就单看俄罗斯这次捧出来的技术,分量确实不清。曼图罗夫在9月5日的记者会上说得明白,等到中国新型宽体飞机可用,俄方就会交付基于MC-21项目的关键部件。
有些人可能不太清楚,但是MC-21可不是普通的机型,它是俄罗斯首款完全按西方尺度设计的民航机型。从这个项目衍生出的复合材料机翼,再加上PD系列发动机,构成了俄方合作方案的核心。
普京在9月18日的座谈会上说,能制造PD-14这类发动机的国家只有4个,而俄罗斯就是其中一个。
那中方是不是必须要同一这次合作?俄副总理也说了“供应选项存在,决定权在中方”,话里话外都是满满的诚意,决定权还是掌握在中方手里。
2.jpeg

现在俄罗斯是诚意满满,可是谁能想到,早年在与中国的航空合作中,又是另一副模样。
2012年的时候,俄罗斯主动向中国提出联合研制CR-929宽体客机项目,当时这个项目被视作中俄高科技合作的旗舰工程,所有人都期待能有个双赢的结果。可结果不尽人意,这场持续了11年的合作,还是在2023年结束了。而问题的根本不是技术,是信任。
当时俄方非要搞“双轨制”——也就是同一款客机要同时开发“国际版”和“俄罗斯专用版”。
可想而知,俄罗斯的这一要求直接让研发难度直线飙升,成本也是大幅增加,这也直接导致了研究进度严重滞后。也正是这种“既要赚钱,又怕被中国超越”的复杂心态,彻底断送了这次合作的可能。
而多年之后,俄罗斯的态度为何大转变?说到底就是被逼的没办法了,自从俄乌冲突发作后,美欧就不断对俄实施制裁,击垮了俄罗斯民用航空工业。
雪上加霜的是,原本支撑PD-35研发的国家预算,因为战事吃紧被大幅削减,因为资金不够,下一代宽体发动机项目几乎陷入冻结。
在这种情况下,俄罗斯又想到了中国。而普京亲自去工厂“督战”这一行为,也是向中方表明这次合作的决心。
3.jpeg

但遗憾的是,他们还是来晚了。
这几年里,或许俄罗斯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和中方合作,但是中国发展的脚步一直都没有停止,走上了航空动力自主研发的道路。
代号“长江”(CJ)系列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研发计划,在外界没太多关注的时候,悄悄按下了加速键。
其中长江-1000A已经完成高空台试验,进入实际飞行测试阶段,按照计划,2026年前后就能正式配装C919客机,取代现在使用的美法联合LEAP-1C发动机。
这些成果都不是凭空来的,是中国十多年的默默努力得来的。中国也意识到,大国重器,还是握在自己手里才踏实。
时代真的变了,未来的航空领域,中国要走的,是一条自主可控、引领创新的道路。
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