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家伙,釜山电影节那晚,Lisa一出场,我的朋友圈直接炸了!我二话不说,截图甩群里,配文就三个字:“绝了!” 这感觉,就像你原来在看一出严肃的历史正剧,突然一个顶流爱豆唱着Rap闪亮登场,你说你懵不懵?那身行头,那气场,简直自带“聚光灯锁定”特效,连旁边的影后孙艺珍都成了她光芒下的最佳陪衬。网上的吃瓜群众更是坐不住了,几小时内,“偶像配不配和影后同框”的帖子盖起了万丈高楼,这波热度,来得比釜山的海风还猛。
你品,你细品,Lisa这身打扮,其实是一套精心计算的“流量密码”。那高定礼服,长拖尾一甩,亮片一闪,活脱脱就是为镜头而生的“视觉核武器”,哪个摄影师见了不迷糊?再加上那叮当作响的大珠宝,简直就是一套组合拳,直击你的眼球。我跟几个搞宣传的朋友聊过,人家品牌方和经纪团队精明着呢,这趟活儿的目标压根就不是让你讨论电影艺术,而是让你记住“Lisa=惊艳”。这事儿真没好坏之分,纯属各司其职。影后负责用作品砸开观众的心门,偶像负责用话题撬动大众的流量,人家打的压根就不是同一张牌。
可问题就出在这儿,咱们吃瓜群众太容易把“红毯上的赢麻了”当成“艺术上的封神了”。孙艺珍那种级别的影后,那是靠一部部作品,一个个角色,像老酒一样慢慢熬出来的醇厚香气,喝一口,回味悠长。偶像的红毯惊艳呢,更像是一杯冰镇可乐,气泡“刺啦”一下冲上天,爽快,但气儿散了也就那么回事。现在电影节也学聪明了,知道光靠老艺术家吸引不来年轻人,得请点“流量密码”来破圈。这想法挺好,长远看是给电影输血,但短期副作用也明显:大家的注意力全跑偏了,都在那儿吵“谁穿得更好看”,谁还关心“谁演得更动情”呢?
所以啊,咱们作为观众,心态得放平,脑子得放清。喜欢你的偶像,就大大方方在红毯上为她尖叫,这没问题。但转头进了电影院,咱也得能静下心来,欣赏那些真正用生命在演戏的演员。这事儿就像吃饭,甜点再好吃,也不能当主食,对吧?电影节的主办方也得琢磨琢磨,能不能把“秀场”和“赛场”分开点,红毯归红毯,让流量尽情撒欢;作品归作品,给艺术一片净土。这样大家各得其所,岂不美哉?
说到底,红毯是刹那的烟火,作品才是永恒的星辰。流量能买来一个夜晚的注视,却买不来一个时代的记忆。那天晚上,我一边为Lisa的美貌惊叹,一边又忍不住犯嘀咕:我们到底是在追逐一场华丽的幻梦,还是在寻找一个能触动灵魂的故事?当偶像的流光与影后的星光交汇,你的眼睛,又会为哪一束光而停留?这答案,恐怕只有你自己知道。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