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国家的钱,谈最野的恋爱,最后被一份68页的PPT锤到墙上,这恐怕是今年学术圈最炸裂的瓜了。
公派博士,国家的人才还是情圣?
谁能想到,拿着纳税人经费出国深造的公派博士,能把联合培养项目,硬生生玩成了“联合陪床”。
华南理工大学的黄博士,真是给我们这些普通人上了一课。
他用实际行动证明,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,只要你愿意挤,总能在搞学术和搞外遇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。
一边是国家留学基金委(CSC)真金白银的资助,希望他学成归来报效祖国。
另一边呢?他拿着这笔钱,在英国和别人的妻子同居,研究的课题大概是《跨文化配景下的婚外情社会学观察》。
这还没完,回国后更是火力全开,酒店记录从广州拉到杭州,活脱脱一出现代版的“差旅爱情故事”。
最让人瞠目结舌的,是他居然还能在如此繁忙的“恋爱”日程中,见缝插针地完成了博士答辩。
我只能说,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,可惜用错了地方。
一份“同归于尽”的举报信
把这场闹剧推向高潮的,是一份长达68页的PPT。
制作人,是女主的丈夫,张先生。
这位大哥,可以说是本年度最惨的“天使投资人”了。卖房凑了60万送妻子出国留学,结果不仅投资失败,连后院都起火了。
但他没有选择沉默,而是化悲愤为力量,拿出了做科研的严谨精神,把所有证据照片、聊天记录、开房信息、病历单整理成了一份逻辑清晰、图文并茂、堪称“捉奸界学术论文”的PPT。
这份PPT,细节之详尽,证据之确凿,连黄博士的脸都没打码,带着一股“我不好过,谁都别想体面”的狠劲。
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维权了,这分明是一场压上全部尊严的“核武器”式复仇。
网友们看完都惊了,纷纷建议张先生赶紧申请一个大数据分析方向的博士,究竟国家太需要他这种调研和数据整理的人才了。
留基委的雷霆与学校的“温情”
风暴中心,各方反应也很有意思。
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反应,堪称雷厉风行。
公告一出,毫不拖泥带水:追回全部资助,外加一笔违约金。
翻译一下就是:国家的钱不是给你乱花的,当初签的合同不是废纸。公派资格,秒变“公赔”资格。
这一巴掌,打得又快又狠,给所有拿着公费想“搞花活”的人敲响了警钟。
相比之下,华南理工大学的处理就显得“温情脉脉”了。
一份“留校察看”,轻飘飘地落下,像极了家长会上努力为犯错孩子辩解的父母:“我们孩子只是比力活泼……”
大家心里都明白,博士论文都写完了,导师的项目还得有人干,学校大概率也是想冷处理,保住这个“人才”。
但他们似乎忘了,博士头衔,首先代表的是“人”,其次才是“才”。
学术能力再强,人品拉胯,对学术圈、对社会公信力的伤害,远比少一篇论文要大得多。
国家公派留学,是荣誉,更是责任。拿着国家的钱,享受着顶尖的教育资源,背后承载的是无数国人的期望。这不是一门可以随意违约的生意,更不是一张可以胡作非为的道德护身符。
黄博士的闹剧,最终以赔钱、名誉扫地、学术生涯蒙上阴影收场,完美诠释了什么叫“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”。
而这场风波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:无论是学术还是婚姻,都别把别人当傻子,因为你永远不知道,对方的绝望会催生出一份多么详尽的PPT。
大家觉得呢?对于这种学术不端、私德有亏的博士,学校仅仅一个“留校察看”真的够吗?还是应该直接撤销其学位资格,以儆效尤?
欢迎来评论区聊聊。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