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阅兵定于9月3日,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。1945年9月2日,那个改写人类命运的时刻,日本在“密苏里”号战舰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。次日,中国政府正式将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。十四年抗战,山河破碎、生灵涂炭,3500万军民伤亡的惨痛代价下,中国以一国之力死死拖住日本陆军主力,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免于两线作战立下不朽功勋。罗斯福曾坦言:“若没有中国,日本可调兵至印度、澳大利亚,甚至中东。”然而,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,直到2015年首次通过“九三阅兵”才被世界重新审视与认知。
今日选择9月3日阅兵,更是对当下复杂国际格局的深刻回应。俄乌冲突持续胶着,全球59国陷入动荡不安;特朗普政府重启关税战,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;南海、台海局势暗流涌动,国际风云变幻莫测。此时,激光防御系统、机器狗部队等智能化装备的震撼亮相,既是向心怀不轨的挑衅者亮明不可逾越的红线,也是向世界庄严宣告:中国既有捍卫和平的坚实实力,更有维护正义的坚定担当。
从1945年悬旗三日、举国欢庆的激动时刻,到2025年维和部队与国际救援队并肩而行的温暖画面,九月三日的阅兵台,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军事展示范畴。它是一面历史的镜子,清晰映照出中华民族从屈辱到崛起的艰辛轨迹;它是一声震耳的警钟,时刻提醒世人和平的珍贵与战争的残酷;它更是一份郑重的承诺,向全球传递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的坚定信念与强大底气。认同的在评论区点赞!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