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《我的兄弟叫顺溜》开播,没搞啥大张旗鼓的预热,偏偏靠一个“不完美”的小兵,让好多人追着看。王宝强演的顺溜,哪像传统英雄啊?农村来的,说话带着憨劲儿,刚当兵时连枪都端不稳,可就是这股“认死理”的倔劲儿,在战火里硬生生活成了一束特别的光,最后那结局,到现在想起来还堵得慌。
顺溜最让人挪不开眼的,就是他那股“普通人”的劲儿。他没本事呼风唤雨,也没啥远大理想,一开始拿起枪,可能就是想活下去,护着身边的人。不少人觉得他“傻”,不会拐弯,战友牺牲时他能因为“不能随便救人”的规矩崩溃,对着强敌哪怕拼了命也不肯退一步。可这“傻”里藏着啥?是乡下娃特有的实在和血性啊,认准的事就死磕,在乎的人就拼了命护着。
后来采访里说,王宝强为了演好他,在高温的芦苇荡里摸爬滚打,浑身是泥,晒伤了、流再多汗都没喊停。这份投入不是白给的,顺溜就像真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小兵,不是剧本里编的纸片人,王宝强说:“顺溜”像把烈火,照亮身边的人。
剧情里最戳人的转折,刚好在日本投降那天。战友们都在喊着胜利、盼着回家,顺溜却站在那儿发愣,他的家没了,亲人的仇还压在心里。他问“他们能回家,我的家在哪?”这句话没咋喊,却把战争的狠劲说透了:胜利是大家的荣光,可咱普通人的疼、没处说的冤,哪能跟着胜利一起消失啊?
最后他端着枪爬上水塔,把所有的气、所有的疼都变成枪口的火光,子弹打光了,就倒在血里。他没当成新时代的功臣,就留下战友们红着眼眶可惜,还有我们这些观众,这么多年了,一提起来就觉得“意难平”。
其实顺溜不是不懂规矩。他试着融进队伍,也尝过“听指挥”的无奈,可到了亲情和仇恨面前,他就是没法“妥协”。就像拍那场戏时,王宝强演完直接蹲在草垛后面哭,顺溜早不是一个角色了,他就是那个年代里,好多被战争推着走、却始终攥着“一口气”的小人物啊。他们没干过啥惊天动地的事,就想守住自己那点执念,可时代偏把他们逼到了头。
现在再翻出来看《我的兄弟叫顺溜》,弹幕里还满是“意难平”。有人问“为啥赢了仗,他就不能活着?”也有人说“这样的结局,对顺溜来说或许是松了口气”。故事是编的,可顺溜的心是真的,你想啊,有时候人活着,靠的不是啥理智,就是那口气咽不下去。水塔上倒下的那个身影,没等来皆大欢喜的结局,可“坚韧”这俩字,倒真的刻进心里了。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|